市民朋友们:
大家好!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聚力群众急难愁盼,谋准谋实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推动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目前,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
9月30日以来,我们通过报纸、网站、短信等途径,向全社会公开征求2025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收到了很多热心留言和中肯建议。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认真梳理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研究筛选16项民生实事预选项目。现向大家发布投票通道,诚邀大家积极参与。后续将根据得票情况,选出12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市人代会票决,并精心组织实施,努力书写幸福民生答卷,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市人民!
再次感谢大家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祝愿大家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绍兴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吴登芬
2024年12月27日
1.疾病早筛早防工程。
开展宫颈癌早防与消除行动,完成二价HPV疫苗早期预防接种6000人。开展60周岁以上“三高”市民脑卒中风险评估及干预,完成筛查5万人次。开展高危人群健康宣教20万人次。创建无结核社区21个。
2.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
创建示范引领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乐龄中心”30家,老年助餐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75%以上。依托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标准化“互联网+护理服务”站点80个,培训具备上门居家护理服务资质的护士3000名,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80场。
3. 精准助残服务工程。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400名以上、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180名以上。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以上,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人以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00户,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6个。
4. 青年就业创业促进工程。
建成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50家,新增创业孵化示范基地6家以上,培育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以上,举办创业创新活动30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服务,确保当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率100%。引进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0家,举办本地高校毕业生招聘系列活动24场。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累计培训8万人次以上。
5. 宜居家园建设工程。
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0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间);开展通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摸排,完成150个室外弱覆盖区域和150个信号较差地下车库提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智能化装置安装率、移动信号覆盖率均达100%。
6. 公共交通服务提升工程。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0条,新增轨道接驳公交2条,改建公交候车亭90个,更新新能源公交车辆224辆;新增停车位5000个,其中公共停车位1000个。
7. 交通智能化提升工程。
改造智能交通设备1200个(套)以上,更新增设交通信号控制设备580台(组)以上,优化调整路口信号灯配时200处以上;建设绿波带6条(总里程达15公里以上);搭建AI信控(智适应)系统,提升三区信号灯联网水平,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8. 城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新增公共领域充电基础设施1300个,其中新增乡村公共充电基础设施650个。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体系,加快一键找桩、安心充电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新增公共领域充电基础设施100%接入。
9. 文化惠民工程。
新增城市书房10家、文化驿站20家、乡村博物馆30家。送戏下乡1300场、送书下乡20万册,开展“文艺赋美”演出300场。
10. 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加强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承办高规格文体活动及赛事20场以上,亚运场馆100%向公众开放。新建健身步道480公里,新建百姓健身房、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场地设施130个,水乡孩子会游泳公益培训1万人,体质测试服务2万人次。
11. 物业服务提升工程。
加快物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住宅小区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0%,新增信用等级A级以上物业服务企业6家以上、市级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项目12个以上,创建省级“红色物业”项目25个。
12. 高质量“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工程。
着力打造高质量“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示范型便民服务中心20个,开展业务培训3000人次以上;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向乡镇(街道)、园区、产业平台等延伸拓展,构建一体协同的“1+6+N”涉企服务网络,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
13. 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程。
为外卖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群体提供暖心服务,提升改造服务站点92家、新建24小时服务站点8家,依托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开展公益活动50场。
14. 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农村供水单村水站改造提升260座,其中城乡管网延伸100公里、站房改造100座、村内管网更新改造100公里。
15. “生命守护”工程。
建设乡镇(街道)应急救护培训基地15个,新增AED130台,普及应急救护知识18万人次,开展应急救护持证培训2万人,举办青少年防溺水公益培训课100堂。
16. 农村气象安全保障工程。
建设驻村气象监测站505个、特种要素站98个、温室气体站2个,更新自动气象站178个,形成“村村有站”的驻村气象监测站网布局,建成极端天气防御协同平台,提高灾害性天气精密监测、精准预报能力。
您的基本信息
图形验证码:
*
前往查看投票结果
提交成功,谢谢您的参与!
即将跳转倒计时
10
秒
前往查看投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