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共有8人投票 结果生成时间(每隔1分钟更新): 2024-08-08 11:56
1、购买金融产品,以下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只要在银行营业厅,有人推销的理财就可以放心购买。 

0.0% (0票)
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 

35.71% (5票)
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 

35.71% (5票)
不被从业人员个人的甜言蜜语、小礼品诱惑。 

28.57% (4票)
2、非法集资有哪些特征?
“非法性”,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依法批准或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 

25.0% (4票)
“公开性”,通过相关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1.25% (5票)
“利诱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和给付回报。 

31.25% (5票)
“不特定性”,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12.5% (2票)
“定向性”,不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0.0% (0票)
3、非法集资有哪些常见手段?
承诺高额回报。 

14.29% (2票)
编造虚假项目。 

28.57% (4票)
以虚假宣传造势。 

35.71% (5票)
利用亲情诱骗。 

21.43% (3票)
4、防范非法集资风险,防止财产遭受侵害,广大群众做到以下哪些“不”?
不受高收益诱惑而冲动投资。 

20.0% (3票)
不轻信不明身份的机构或个人。 

20.0% (3票)
不轻易投资不透明、不了解的产业或项目。 

33.33% (5票)
不要被各种噱头迷惑,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 

20.0% (3票)
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 

6.67% (1票)
5、常见的涉嫌非法、虚假金融广告有哪些特征?
承诺“投资理财回报显著高于同期基准利率”。 

16.67% (4票)
承诺“投资回报率10%以上”。 

20.83% (5票)
承诺“百分百本息保障”。 

25.0% (6票)
承诺“无需征信报告,只要一张身份证,即可24小时放款”、“无征信秒过”。 

16.67% (4票)
没有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 

8.33% (2票)
没有显著标明“广告”字样。 

12.5% (3票)
6、针对老年人的投资理财骗局有哪些套路?
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以投资养老床位、养老建设项目等名义吸收资金,并且承诺给付高额回报。 

15.79% (3票)
以“投资收藏”为诱惑,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出售画作、纪念币、邮票、工艺品等所谓的收藏品,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未来会高价回购,引诱投资者购买。 

21.05% (4票)
以“理疗保健”为噱头,出售昂贵的理疗器材,声称不仅可以自己使用还可以“出租”赚取利润,“又能健康,又能赚钱”。 

26.32% (5票)
以“免费试用产品”为诱饵,声称缴纳一定费用成为会员,就能得到免费产品试用,还可以通过宣传该项目获得一定比例的“宣传费”。 

21.05% (4票)
利用“养生讲座”“免费旅游、免费体检”“免费领取小礼品”等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乘机推介理财产品。 

15.79% (3票)
7、老年人进行投资理财时应该注意什么?
警惕高收益理财产品。“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是基本投资规律,目前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可信度较低,千万不要相信“零风险、高回报”的宣传。 

26.67% (4票)
不要贪图小便宜。对于销售人员上门送温暖,承诺带老人免费旅游,免费送大米、送鸡蛋等活动,一定要提高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便参加某些公益讲座等活动,也不要被忽悠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很可能会遭遇投资陷阱。 

33.33% (5票)
投资前要和家人沟通。做出投资决策前要和子女、家人多沟通交流,请他们利用网络等媒介对所投项目进行调查。 

40.0% (6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