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东阳市西门-外拖片区拆迁更新,助力建筑之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现状与机遇 西门-外拖片区是东阳核心城区的典型代表,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 安全隐患突出:预制孔板房占比非常高,危旧房集中,建筑抗震性能差; 2. 基础设施滞后:道路狭窄、管网老化,人民医院、西门菜场等重点区域人车混行严重; 3. 空间价值未释放:低效用地占比高,未能充分发挥建筑之乡的产业优势。 同时,片区更新面临重大机遇: 4. 消费需求旺盛:近3万居民存在住房改善刚性需求,潜在消费规模超200亿元; 5. 产业基础雄厚:东阳是"建筑之乡",拥有中天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筑业产值占GDP超30%; 6. 政策支持有力:国家和浙江省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为片区改造提供政策红利。 二、总体思路 以"建筑之乡、东阳样板"为目标,实施"拆、改、育、融"四位一体战略: 1. 拆:拆除危旧建筑,释放发展空间; 2. 改: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 3. 育:培育本土建筑企业,推动产业升级; 4. 融: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彰显东阳特色。 三、重点任务 (一)安全拆迁,释放空间 1. 建立"一楼一档":对片区所有建筑进行安全评估,分类制定拆除方案; 2.优先本地企业:组建本土建筑企业联合体,要求总承包单位必须联合3家以上本地中小企业。 (二)基础提升,优化功能 1. 建设智慧管廊:同步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5G网络,预埋装配式建筑构件运输通道; 2. 打造交通枢纽:在吴宁西路交叉口建设智能交通枢纽,集成立体停车场(500车位)、新能源充电站; 3. 升级公共服务:改造红椿巷菜市场为"邻里中心",嵌入社区食堂、日间照料等8大功能。 (三)产业赋能,树立标杆 1. 建设"东阳营造"产业园: • 设立木构建筑数字化实验室(与浙大共建); • 建设预制构件柔性生产线(兼容传统窗花构件生产); • 打造建筑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年培训5000人次)。 2. 推行"更新项目+产业订单":要求国企平台将30%以上的钢材、门窗采购定向分配给本地建筑企业; 3. 开发"东阳建链"平台:实现从危房监测到建材采购的全流程数据贯通。 (四)文化传承,彰显特色 1. 打造"宋韵今风"示范带:要求沿街立面采用改良版悬鱼、斗拱构件; 2. 建设木雕数字博物馆:运用AR技术复原传统营造技艺; 3. 设置"工匠工坊":在回迁社区提供传统民居改造技术指导 四、政策保障 1. 容积率奖励:采用智能建造技术的项目最高可获15%容积率奖励; 2. 税收优惠:参与更新项目的建筑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留成部分50%返还; 3.人才保障:将古建修缮工匠纳入紧缺人才目录,享受购房补贴1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