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改进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八五"普法收官和"九五”普法谋划,区普法办起草了《南浔区2025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见附件)。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于2025年5月23日前将修改意见建议反馈给区普法办(区司法局)。联系人:俞丹丹,联系电话:0572-3023113。
南浔区2025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25年是我区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九五”普法规划的开局之年,承前启后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年度重要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创新优化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完善社会大普法格局,推动公民法治素养在实践中养成,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扎实做好“八五”普法收官和“九五”普法谋划,为南浔务实推进“1391”工作部署,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一、坚持党的领导,聚力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 1.宣贯全会精神,推动改革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法治宣传教育”部署要求,学习贯彻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区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深入研判新时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动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2.传播法治思想,夯实思想根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充分发挥“八五”普法宣讲团、“浔先讲”宣讲团、“浔姐姐”巾帼宣讲团、“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等各类志愿者队伍作用,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大众化传播。 3.宣传党内法规,提升党纪意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掌握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立足中国特色,广泛开展法律体系学习宣传 4.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宣传。在全社会持续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发动好第十二个国家宪法日和第五个“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坚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让宪法走进日常生活、走进人民群众。开展南浔区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和素养竞赛,积极参与市级系列活动评比,增强青少年学生宪法观念。 5.立足群众需求,开展民法典宣传。深入宣传民法典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作用,教育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组织开展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创新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以案释法,针对群众关心问题进行法律解答,普及宣传民法典中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让群众走近民法典,读懂民法典,运用民法典。 6.聚焦营商环境,开展涉企普法。各重点领域主管部门在部署落实工作的同时,按照普法责任制要求,同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民营企业权益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持续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举办法律讲堂、开展法务人员培训、以案释法析理等多种形式,宣讲企业经营活动常用法律知识和涉企典型案例,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自觉守法。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持续开展“浙”里有“援”外经贸法律服务月活动,推动涉外法律服务进企业,搭建企业与涉外法律专家沟通桥梁,着力提高我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7.围绕中心大局,开展主题普法。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题,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区级单位结合普法责任制落实,常态化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金融安全、食药安全、网络安全、扫黑除恶、禁毒反邪、反诈拒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妇女儿童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普法工作,依法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 三、聚焦法治素养,持续深化全民普法宣传教育 8.强化组织推动。以中央依法治国办印发的《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方案》和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的《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行动纲要,贯穿普法的“预防性”理念,把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作为新时代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南浔的参与度。 9.突出重点人群。聚焦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持续落实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及年终述法、理论中心组学法、公务员云讲堂学法用法培训、年度法律知识考试等工作,推动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聚焦未成年人,持续推进“法育青蓝”专项行动、“青少年‘学法筑基’工程”,开展“法晖少年培养计划”“检爱童心”“三桥护苗”等重点服务项目,打造护青服务团队,推进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引导未成年人养成遵纪守法行为习惯。聚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企业提供政策宣介、合规研修、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法律服务,在企业、“三新”组织等领域拓展建设法律明白人队伍,助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10.注重工作实效。加强分类指导,定期总结各类群体法治素养提升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持续编制公民法治素养基准行业版、发布优秀案例、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动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走深走实。加强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其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推动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普法与社会治理相融合,凝聚部门共治合力提升普法惠民力度。 四、立足区域特色,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11.传承弘扬法治文明。结合“浙风十礼”文明实践、家风家训建设传承,弘扬传播蕴含其中的道德风尚和法治文化。围绕南浔古村古树古建筑、桑基鱼塘等历史文化遗迹和生态文明遗产宣传相关保护性法律法规,做好法治同鱼桑文化、湖笔文化、“半条被子”红色文化等的结合文章,讲好新时代法治故事。 12.繁荣发展法治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以湖笔、剪纸、麦秆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载体,创作生产一批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充分利用“三下乡”“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下基层,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13.优化提升法治阵地。提升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现有法治文化阵地的使用率,扩大法治资源的有效覆盖率,因地制宜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依托南浔区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等法治教育基地,推广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法治教育模式,串联部门法治力量和阵地载体打造“普法共同体”,营造“抬头见法”的法治生活圈。 五、强化普治融合,稳步提升法治乡村建设水平 14.推广乡村治理经验。充分发挥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村、法治文化示范带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推广各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先进经验,推动在法治化轨道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5.深化乡村依法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数智赋能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乡村普法工作,结合粮食安全宣传周、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宣传普及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婚姻家庭、助残敬老、反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等与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按上级规定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16.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坚持“预防优先”理念,健全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体制机制,全面融入“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持续推进“1名村(居)法律顾问 +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发挥两者结对优势,进一步夯实法治乡村依法治理基础。落实“法律明白人”省级示范培训、地市级重点培训、县级骨干培训、乡镇(街道)全员培训的分级培训制度,力争2025年7月前,实现全区千名村(社)法律明白人轮训全覆盖。 六、加强组织领导,完成“八五”普法收官和“九五”普法谋划 17.深化普法责任制落实。推动“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将普法有机融入执法司法全过程,明确普法任务和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全区守法普法工作。 18.总结“八五”普法工作。根据省市工作要求,制定落实本区迎检工作方案,在全区部署开展自查检查工作,找准问题和改进对策。全面总结五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强化各类学法用法先进经验和典型宣传,迎接省市“八五”普法终期检查评估。 19.谋划“九五”普法工作。开展基础调研和座谈走访,深入了解把握群众对普法工作的需求,增强“九五”普法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为科学谋划好下一个五年普法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