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磐安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金华市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磐安县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现将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在本公告文末,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的方式将意见寄至:磐安县教育局,邮编:322300。 3.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邮箱:285030946@qq.com。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22日。 联系人:胡云高,联系电话:13516794200 磐安县教育局 2020年12月13日 磐安县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磐安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省市关于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磐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提质培优,不断深化我县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以职教品牌建设、项目建设、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人教育优化发展等为抓手,不断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现代化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1.内涵建设更优质:到2023年,县职教中心达到浙江省一级办学水平;到2025年,县职教中心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鲜明,办成具有山区特色的浙江省示范性中职学校,成为中高职一体化、产学研相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到2025年,省职教发展考核中,位居一类地区中上水平。 2.专业结构更优化:以服务地方为宗旨,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所办专业与我县产业匹配度;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我县中职教育专业建设水平;以中药康养为特色,培育建设二个市级及以上高水平专业(群),其中中药相关专业成为浙江省特色专业。 3.产教融合更紧密:以“五个一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产教融合。力争2025年前,县职教中心成为市级及以上示范性职教集团,拥有1个市级及以上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至少1个市级及以上的优秀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1个以上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4.教学改革更深入: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全县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不断提升,至少达到毕业生数的50%。省级“学生人人赛”的成绩稳步提高,学生参加省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逐年提升获市级一等奖、省二等奖及以上的人次。 5.教育信息化更高效: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县职教中心建成数字化校园,探索特色发展模式,搭建优质资源开放和数据共享平台。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整体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6.成教体系更健全:不断完善成人教育,拓宽社会成员学习渠道,实施学分互认,培养符合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县职教中心培训规模不低于学历规模。 7.机制建设更完善:不断完善机制体制,扩大县职教中心专任教师聘用、培养、考核的自主权,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兼职教师占学校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30%左右。 三、主要措施 (一)办学水平提升工程 1.专业提升行动。围绕磐安“1+3+3”产业体系,立足磐安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公共服务领域等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搭建我县职教专业(群)体系,建成2个市级及以上高水平专业(群)。对于被评定为省级、国家级名优特色专业的,分别予以一次性10万元、3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课程体系开发及相关配套建设。 2.标准化建设行动。一是积极实施“均衡发展工程”,落实县政府举办中职教育主体责任,支持职教中心按省一级职校标准加强内涵建设,配备设施设备,达到省一级及以上的办学水平。二是实行中高职学校合作办学,统筹做好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运营新职教中心相关工作,确保有序有效,带动县职教中心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端发展。利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院的资源优势,提升县职教中心相关专业的办学水平。三是推进“互联网+职业教育”,建设智慧课堂、智慧实习工厂、智慧校园,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育人体系,推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3.三全育人行动。加强职业教育思政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思政课专任教师培训,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实现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培育省级德育品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实施“立心、立技、立业”的三立育人模式,打造具有磐安特色的浙江德育品牌。 4.教学改革行动。一是以提升学生技能素养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将行业最新的技术技能标准转化为专业课程内容,通过校企双元合作,共同开发一批符合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精品在线共享课程。二是搭建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平台,不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学校在省级“学生人人赛”和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三是夯实学生的职业基础。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提升至50%及以上,进一步完善中职与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县职教中心力争成为中职与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 (二)产教融合发展计划 1.统筹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联合县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部门,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布局规划中。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指导职业教育调整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加大县职教中心对口支援及帮扶省份人力资源开发和产教合作力度,促进跨区域的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2.激发企业产教融合的主体意识。树立产教融合“学校、企业”双主体的意识,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资质的评价标准与认定机制,每年认定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校企共同体)。建设一批政府主导的、政校企共同参与的区域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建设服务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训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县大中型企业参与职教比例达到80%及以上。 3.形成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格局。鼓励县职教中心与有资质的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到2025年,所有适合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均开展校企合作试点。按照企业生产和学徒工作生活实际,探索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工学交替、在岗培养,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推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支持学校、企业、行业组织联合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将职业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对接。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探索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探索企业参与学校人才评价机制,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4.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项目,鼓励本县企业参加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支持建设一批市级及以上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加大名师、大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鼓励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3%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职教教师实践,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 5.增强职业学校服务能力。学生一次就业创业率达98%以上,对口就业创业率达80%以上,本地就业创业率达45%以上。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培训规模达不低于学历教育规模,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 (三)职教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1.拓宽事业编制的专业师资招聘渠道。优化招聘办法,采用分类招聘方式,引进高素质、有技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其中实训指导教师可突出专业技能水平,招聘范围面向优秀高职毕业生。 2.搭建职业学校教师引进的绿色通道。职业学校在核定岗位总额内,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招聘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合作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入编。 3.建立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制度。支持学校根据需要聘任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担任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学任务。落实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学校教师、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按照合作协议或有关规定在企业或者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兼职,并直接取得合法报酬。 4.培育职教大师团队。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培训制度,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每年不少于1个月。匹配高水平专业建设,搭建骨干教师培训平台,扶持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教学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鼓励教师提升技能,对当年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或其他高技能人才,参照县人才政策标准予以奖励。 (四)成人教育发展计划 1.不断完善成人教育组织体系。完善“1个中心,4所区域中心成校,17个成校教学站,100个成校教学点”的四级成人教育网络。其中中心成校要求有独立法人资格、建立独立帐户(专项保障经费应达到辖区内常住人口基数年度公用经费不低于人均6元标准)、具有独立校园(校舍总面积不低于1200平方米)。 2.扎实开展成人教育培训。围绕社会民生需求,依托产业发展,推进家政服务、中医养生、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等健康产业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 3.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组织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周及社区教育活动节,推进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实施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打造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职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新建2所老年大学(老年学堂),逐年扩大老年学位资源。 4.争创成教项目品牌。强化项目品牌建设,争取到2025年争创省级成教项目品牌达到4个以上。2020年创建浙江省学习型城市,争取在2025年2所以上的中心成校达到省级现代化建设标准。 (五)职业教育机制建设计划 1.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发展评估机制。以年度为单位,对县职教中心的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情况、创新发展举措及成效、项目实施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办学绩效考核的依据。 2.完善高中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普高招生和中职招生同平台、同批次、同步开展,普职学生之间有序流转,保持高中阶段职普协调发展。 3.完善职业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激励政策。职业学校、中心成校、电视大学等学校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社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所得合法收入经批准可用于相关教职工的绩效工资分配,按服务收益额的25%以内按实列支报酬,原则上不超过绩效工资的3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员由县教育局、县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县税务局、县经贸局、县农村农业局、县科技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卫健局、县国资委等部门组成,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重大问题,部署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大事项;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就有关工作向联席会议报告。 (二)保障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措经费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健全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在保障教育投入稳增长的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财政统筹保障的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视情安排职教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提升学校基础能力、名师及名专业创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提高我县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监督和评价 加强职业教育的督导与评估,探索由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或引进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报告向社会公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将校企合作情况纳入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与评价。企业应将职业教育开展情况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 (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发展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入开展相关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展示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典型事迹。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讲好职教故事,传播职教声音。积极创造社会各界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