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根据浙江省体育局、教育厅《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体训〔2021〕286号),《绍兴市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绍市教〔2022〕66号)文件精神等法规和文件精神,诸暨市教育体育局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于2023年10月9日前通过本页面“我有建议”栏提交,也可书面反馈我局,书面反馈请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联系沟通。

征集日期:2023年9月9日至10月9日;

联系人:周青,联系电话:0575-89078790,邮箱:446411184@qq.com;

通信地址:诸暨市暨阳街道滨江南路11号建设大厦11楼1109室


附件:起草说明.docx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

2023年9月9日



关于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在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浙江省体育局、教育厅《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体训〔2021〕286号),《绍兴市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绍市教〔2022〕66号)文件的基础上,结合诸暨实际,特再制定以下意见。

1.强化校园体育育人功能。完善体育课程建设,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切实保证在校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科学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掌握能力和运动习惯。持续抓好“田径+”校园体育发展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促进学生体育个性化发展。广泛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每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节七大联赛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小型活动,科学推进竞赛章程改革,提升学校学生参与率,提高学生竞技快乐获得感。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每年组织开展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体测运动会,以赛促练,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到2025年,青少年体质健康优良率达60%、合格率达98%以上,绍兴市中学生军体运动会及全省大一新生的体质测试成绩稳步提升。(责任单位:教体局、卫生健康局)

2.夯实体育人才培养基础。以浣东初中为基础,推动市少体校实体化运作和新型发展,逐步形成以新型少体校为龙头,其它竞训点学校为基础,各社会体育俱乐部训练为补充的县级业余布局网络。做强篮球项目“市队县办”,稳步推进“县队校办”品牌建设,加强皮划赛艇、举重等项目建设。到2026年,力争实现20个左右竞训项目布局,达到体训生1000名、竞训教练60名的竞训基础规模目标。进一步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机制,推进体育特长生人才库建设,研究制定体育特长生评价机制,健全小学—初中—高中体育项目“一条龙”升学体系,保证体育特长生连贯培养。(责任单位:教体局、编办、人力社保局)

3.推动社会优质资源导入。探索“学校+俱乐部”模式,鼓励和支持学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创建公益性体育俱乐部;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将社会体育俱乐部、专业体育协会中的优质课程、人才等资源有序引入校园,满足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和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加快实施棒垒球、羽毛球等体教融合重点项目布局,力争每年新增3-5个学校训练点;加强体育产业政策扶持,吸引社会组织进入业余训练体系,到2026年,力争新增5个以上竞技项目与社会力量合办布局,不断增强我市竞技体育整体竞争实力。(责任单位:教体局、发改局、民政局)

4.健全体育督导评价体系。学校建立体育锻炼积分榜单制度,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参赛成绩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县级及以上“阳光体育”赛事成绩纳入对学校的评议考核。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达标评估,每年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规范化管理认定督导工作2次。将省大一新生体质健康监测及绍兴市体质健康抽测结果列入市委市政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立教体融合专项工作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责任单位:市委办、市府办、教体局)

5.加强专业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结合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及竞训布局规划,力争到2026年,引进高水平专业教练4-6名,招聘省队优秀退役运动员不少于15名,引进优秀运动员苗子20-30名,输送优秀运动员到省队集训20名以上、正式转试训(转正)不少于10名,形成合理的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制定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开展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等奖励机制,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每年培训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00人。(责任单位:教体局、编办、人力社保局)

6.落实青少年体育发展经费保障。健全体教融合经费保障机制,将青少年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分别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加大学校体育俱乐部、购买校外体育服务及青少年体育活动训练竞赛经费投入力度,特别是在人才引进、运动器材、训练场地及生活设施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申报青少年体育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融入发展。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体育力度,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用于保障市队县(校)办运动项目训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高水平运动队创建、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配套补助以及开展青少年体育锦标赛等,配套建立相应的体育彩票公益金年度经费预算制度。(责任单位:教体局、财政局)

7.完善体育配套设施供给。推进篮球中心、少体校游泳馆和摔跤馆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存量土地和房屋、绿化用地、地下空间、建筑屋顶等兼容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健全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配套机制,全面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开放,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的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优化各级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方案,在节假日、寒暑假对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和促进民营体育场馆向青少年优惠开放,保障青少年自主开展体育锻炼。(责任单位:教体局、开发委、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征集部门:诸暨市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日期:2023-09-09 截止日期:2023-10-09
*为必填项
提出问题和建议:
(请举例说明)    
*
图形验证码: *
提交成功,谢谢您的参与!